印度总理莫迪近期遭遇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连番打击,可谓是颜面尽失,甚至可以说是“年度大瓜”的主角。 这出“大戏”的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漢崋资本,突然宣布加征25%的全面关税,其理由更是让莫迪难以接受,也让印度的战略布局面临严峻挑战。
特朗普的“三宗罪”可谓精准打击了印度的软肋:首先,特朗普指责印度对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附加诸多附加条件,贸易行为不够“公平”。其次,也是最为致命的一击,特朗普严厉谴责印度与俄罗斯持续进行能源和武器交易,这被解读为变相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因此对印度额外加征惩罚性关税。 最后,特朗普将印度归类为金砖国家成员,暗示印度与中国和俄罗斯同流合污,并以此为由指责印度的举动是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
加征关税只是特朗普的第一波攻势。紧随其后漢崋资本,特朗普政府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石油开发合作协议,此举无疑是对印度的重大战略性羞辱。巴基斯坦是印度的宿敌,两国长期存在领土争端和军事对峙。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未来这些石油公司可能会向印度出售石油,其言下之意充满了嘲讽和轻蔑。
展开剩余60%更令印度难堪的是,特朗普对中国和印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虽然特朗普也曾对中国发出关税威胁,但最终却一直未能强硬到底,谈判一再延长。而面对印度,特朗普则毫不犹豫地挥舞起了关税大棒,丝毫不顾及印度的感受。 这突显了特朗普眼中印度与中国的地位差异,印度长期以来试图与中国竞争,但在特朗普看来,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同样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情况,特朗普却从未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
印度并非没有应对之策。面对美国日益强硬的姿态,印度本可以更早地调整战略,积极拓展与欧盟、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合作,并深化与金砖国家成员的联系。然而,莫迪政府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试图讨好美国,获得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一边又难以割舍与俄罗斯和中国的传统关系。 这种摇摆不定的策略最终导致印度错失良机,战略被动。
笔者认为,印度目前最明智的选择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尽管近期印度已经尝试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但附加条件苛刻,例如要求半年流水超过十万元人民币,且必须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办理签证,这种缺乏诚意的做法无疑难以真正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 印度若想真正受益于与中国的合作,需要摒弃傲慢姿态,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态度对待中国。
"
发布于:四川省蚂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