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当中国胜利日阅兵展示出东风-61洲际导弹、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等尖端武器时,太平洋对岸的反应出乎意料。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在播客节目中宣称:“中国的技术看起来很有效,但当他们遇到战争和冲突的时刻,我们能迅速削弱这些能力。”他坚信美军士兵的素质和意志将决定最终胜负。
这番话引发全球军事论坛哗然。有网友调侃:“剧本拿反了吧?这应该是弱势一方说的话,怎么从超级大国陆军部长口中出来了?”
美军的“意志论”与中美的战略反差
德里斯科尔的“意志取胜论”并非孤立现象。五角大楼近期频繁释放类似信号,在中国93阅兵展示大批新装备后,美军方强调士兵意志的重要性,这背后反映的是中美战略思维的巨大反差。
展开剩余86%中国坚持的是“钝刀战略”。不像美国喜欢用“经济核弹”般的制裁,中国更倾向于使用多维度、持续性的压力。2025年4月,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指美国军工命脉。F-35战机生产线因此面临停产风险,每架F-35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
与此对比,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效果有限。2025年4月,美国对华商品综合税率甚至飙升至104%,但中国不仅未屈服,反而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内需市场扩大到全球消费的五分之一,芯片自研突破到7纳米工艺。
德里斯科尔的发言暴露了美方的战略焦虑。美国传统优势正在消解,中国却通过“五年规划”和“科技强国2030”等计划持续推进战略目标。反观美国,政策随着政府更迭反复折腾。
2025年9月3日,中国胜利日阅兵公开84%的新型装备,首次展示完整的“核三位一体”力量。从东风-61洲际导弹到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从攻击-11隐身无人机到“机器狼”四足机器人,这些装备体现了中国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上的重大进展。
受阅装备按作战模块进行系统编组,包括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防、战略打击等模块,突出体系作战和联合作战能力。空中梯队以预警指挥机为核心,协同四代战机、轰炸机与运输机,形成多层次作战体系。
最引人注目的是“飓风3000”微波防御系统,它能同时锁定上百个低空目标,有效应对美军正在推广的“无人机蜂群”战术。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部署于陆地要塞,也能集成到052D型驱逐舰的舰载武器系统中。
福建舰展示的电磁弹射轨道不仅能弹射有人舰载机泸深投,还能高效弹射吨级大型无人机。这与美军推崇的“低成本蜂群”路径形成鲜明对比,中国选择通过大型高端无人平台承载多种任务模块。
美太平洋司令部向国会提交的评估报告中首次承认“技术代差正在缩小”,特别提到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与人工智能指挥系统的结合方面可能已实现超越。
面对中国的军事进步,美国不仅战略上被动,军工基础也出现严重问题。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披露,美军防空导弹库存已严重不足。在俄乌战争和伊以战争中大量消耗后,如果与中国开战,美军可能在几小时内耗尽防空导弹。
美国国防部已要求导弹供应商将产能提高至目前的4倍。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等国防承包商表示正通过增加工人、扩大工厂车间来应对需求激增。但在关键武器如“爱国者”防空导弹、远程反舰导弹等方面,美军面临巨大缺口。
与中国的工业能力对比鲜明。中国PL-15空空导弹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天产量达100枚,而美国雷神公司生产的AIM-120D年产量仅约500枚,相差约70倍。中国造船厂每年能生产5-6艘驱逐舰,美国每年仅能生产1艘。
德里斯科尔的“意志论”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更具讽刺意味。一位前美军太平洋舰队情报主管指出:“中国展示的是一套融合了物理杀伤、电子压制和认知干扰的多维作战体系。单靠意志力无法应对这种体系化优势。”
历史回顾:意志力的真实较量
德里斯科尔称“美军将依靠钢铁意志战胜中国”,但历史记录表明,中美在意志上的较量早有先例。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与美军作战。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对阵美军“王牌中的王牌”陆战第1师,成功围歼美军“北极熊团”,缴获团旗。
上甘岭战役中,面对美军190多万发炮弹的轰炸,志愿军坚守阵地,歼敌2.5万多人。这些战役中,志愿军手持轻武器,对抗拥有海空优势的美军,靠的就是过人的意志和信念。
一位军事历史学家指出:“德里斯科尔似乎忘记了历史教训。在朝鲜战场上,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正是凭借钢铁意志,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如今中国在装备上逐渐赶超,美军反而谈论起意志力,这实在有些讽刺。”
中国的“钝刀战略”体现在多个领域。在贸易战中,中国没有采取全面对抗,而是进行精准反击。当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高额关税时,中国对美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实施针对性反制。
在科技领域,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反而催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从5%飙升到30%,甚至开始向俄罗斯、中东出口。
中国还通过“稀土牌”展示战略优势。2025年4月,中国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卡住美国F-35战机和半导体生产的命脉。五角大楼评估发现,重建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10年时间。
美国的应对显得慌乱。特朗普连夜给五角大楼下发指令,要求为美军进行重大改革和加强军事能力做好准备。但美军改革面临资金短缺、制造业基础萎缩等结构性问题。
一位欧洲外交官评论:“中国钝刀战略的精髓在于避免直接冲突,而是通过持续压力让对手自行消耗。美国现在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出。”
未来博弈:意志与体系的较量
随着中美竞争持续,两种不同军事理念的碰撞愈加明显。中国强调体系作战,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多维作战能力。美国则开始强调士兵意志和传统军事价值观。
中国推进“全域作战”概念,将一个强大的数据链与几乎所有智能化武器连接成一个体系,在AI协调下实现最优作战效果。这一理念在93阅兵中得到充分展示,从新坦克、新步战到无人车、无人机,各种装备形成完整体系。
美军也提出了类似的“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数据链概念,但实际进展缓慢。美军的“复制者”计划旨在未来18-24个月内部署大量低成本、智能化自主系统,但提出2年多来“连影子都还没”。
一位新加坡国防政策专家指出:“现代战争胜负取决于技术、后勤、组织力和士兵意志的整体结合。中国正在全面发展这些要素,而美军似乎过于依赖过去的优势。”
美军官员最近开始频繁提及“意志”的重要性,这种变化发生在2025年9月3日之后。那天,成千上万的美国军事人员通过直播观看了一场令他们不安的阅兵。华盛顿的夜晚,五角大楼周围披萨店的外送订单比平时增加了三倍。
没有人知道下一次中国展示战略实力会是什么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钢铁意志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撑。一位美国议员在闭门会议上坦言:“我们的导弹库存只够维持几天的高强度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泸深投,意志能发挥多大作用?”
发布于:江苏省蚂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